傳奇藝術家》葉世強 人生80高潮迭起

傳奇藝術家》葉世強 人生80高潮迭起

人生七十才開始。對於藝術家葉世強來說,他的人生到了八十才開始。 

80歲結婚 81辦首展

 

 
 

 

 

80歲結束單身漢生活,尋到人生伴侶林如意;81歲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出版第一本畫冊「我的藝術世界」;今年,紫藤廬茶藝館又為葉世強舉辦了展覽,不只有書法、有畫,還把葉世強一手拉拔出的琴兒、琴女(古琴)給找了回來,讓葉家「子孫」有機會來場溫馨的團聚。

82歲的葉世強,穿著雪白襯衫、深色牛仔褲,腳踏涼鞋式便鞋,有著修行人的出世,也有著不落流行的入世。他靜坐在紫藤廬一角,靜靜為來訪的藝文界友人簽書,簽名寫著葉世強、林如意夫妻兩人的名字。這個飄蕩在台灣的藝術靈魂,已尋到他的歸宿─花了近一甲子時間。

翻開「我的藝術世界」畫冊,葉世強將1949年在廣州寫給父親的書信,印在畫冊前面:「我在學校寫信給您,我不要讀書了,我要上天捉月、捉星、捉太陽,我要去看山和水,天和地…」。

貧窮旅行 寫生賺稿費

出身在廣東韶關的葉世強說,年輕時血氣方剛,在嶺南畫派創始者高劍父擔任校長的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科就讀不到一年,就有了離開學校,到外面世界闖一闖的想法。

原本,他和兩位同學準備一路流浪到敦煌,不坐車、不坐船,而是徒步,邊走邊寫生,沿途寫遊記投稿到報社賺稿費,維持這趟「貧窮旅行」的花費。

三個年輕氣盛的藝術學子,幻想著一路畫到敦煌,藝術也成熟了,要再繼續流浪到印度、歐洲,實現他們向世界學習的夢想。葉世強的父親對他的決定沒有阻攔,反而到學校帶他去吃飯,為他餞行。

飄洋來台 生根一甲子

 

 

 
 

國共內戰,讓葉世強「上天捉月、捉星、捉太陽」計畫轉向,沒有朝西邊走,反而是渡海來到了台灣。葉世強原以為,反著走一樣能走向世界,沒想到1949年當輪船停靠在基隆港那一刻,這個流浪計畫也到了終點。

 

23歲來到台灣的葉世強,這一待就是近一甲子。

現實生活的艱難,讓三個滿懷壯志的年輕人各自尋找出路,不想再念書的葉世強,為了求生活溫飽,只能投考公費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藝術學系。雖然葉世強自認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書畫功力並不差,但數學考了零分,領公費的盤算眼看要泡湯。

命中貴人 助他進師範

沒想到葉世強遇上了生命中的貴人,思想很前進的教師黃榮燦很欣賞他,從中幫了忙,葉世強才得以如願進了師範學校。黃老師卻在白色恐怖時期因為匪諜罪被槍斃,葉世強也失去藝術上的良師益友。

雖然重回學校,葉世強崇尚自由的個性,經常蹺課到外面寫生,還是沒拿到那張大學文憑。葉世強透露,大概修業年限過長,離校後連兵役也遺漏了他。

大學肄業後,葉世強因為幫天主教文物中心製作聖像,收入頗豐,曾興起要開工藝品公司念頭,但研發並未成功,賺來的錢全都投了進去,民國50年代,葉世強只能應聘到復興商工教書。

碧海藍天 刺激創作力

 

 
 

 

 

教了幾年書,葉世強體認到藝術工作者如果時間全花在教學上,對創作有很大影響,他決定一周只有一天半去教書,其他時間隱居在要靠渡船撐篙才能到達的新店灣潭,一住就是十一年。這段期間葉世強在自己的桃花源裡專心製作古琴。

民國78年,葉世強搬到瑞芳水湳洞後,優美的海岸風景,讓他又恢復繪畫創作。民國84年搬到花蓮居住,創作力更加旺盛。

葉世強認為,藝術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不能脫離藝術,但工業社會很難有好的藝術生活,所以,他這一輩子大多住在鄉下,從廣東鄉下來到台灣鄉下。或許因為反其道的生活方式,外界每每為葉世強冠上「傳奇藝術家」頭銜。

平凡築夢 羨慕孫悟空

「我的一生確實很豐富,但並不傳奇。」葉世強表示,這輩子只在追求一種簡單、平凡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藝術創作。雖然,外界眼中的葉世強像一位出世的修行人,葉世強卻透露,最羨慕「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可以千變萬化。

即使沒變成孫猴子,葉世強回首來時路,心滿意足說,現在的他,有了相知相伴的牽手,吃、穿、住雖不富裕但不匱乏,外表看起來很老,心卻很年輕。八十歲以後的人生和藝術高峰正要開始,當年那個追夢的年輕小伙子,一甲子後還是在台灣捉到了天上的星星、月亮與太陽。

父親影響大 忠於自我風格

葉世強曾自述,藝術創作要很自由,要尋找自己的風格,現在回想,父親影響很大。

葉世強說,父親雖寫得一手好字,畫也畫得好,但從來不教他,小時候也很少看到父親練習,只在逢年過節時幫左鄰右舍寫春聯,或是有人要開店時的招牌。

葉世強對父親的印象,永遠停留在小時候走在家鄉街道上,到處都是父親的字(招牌),「別人在展覽館展覽,我的父親卻是在整個街道辦展覽。」

小學時的國畫老師,同樣是身教不言教的典範,上課時向學生一鞠躬就開始畫起畫來。葉世強雖然似懂非懂,但看到這位很像蘇東坡的老師畫的畫,第一次體悟到繪畫不需要花花綠綠,乾淨的線條與畫面,更能創作出令人感動的意境。

來到台灣學禪、隱居在大自然,葉世強不管寫書法、繪畫、甚至製作古琴,都是簡單、純粹,有著許多留白,葉世強認為,他的藝術就是「禪畫」,是一種大智慧。

最真的夢 買石頭山創作

現代人愛高樓,為了搶世界第一高,全球都在競築摩天大樓。但葉世強認為,最聰明的住屋,是像諸葛亮住的茅屋,通風又舒服,粗茶淡飯、粗布衣服,才是真正的享受。

葉世強有個夢,將來要在山裡買一塊地皮,依山傍水的地,蓋間茅屋來享受。

茅屋,是葉世強追求幸福生活的夢;他還有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藝術夢,大三午睡時靈光一閃的「白日夢」:要為自己蓋個美術館。蓋美術館並不難,但葉世強要的不是一棟房子,而是:「我要大山大水做美術館」。

葉世強認為,世上最偉大的雕刻有三件:埃及金字塔、中國萬里長城,還有十字架,再來就是他腦海中偉大的美術館,「我要把創作放在天地間,交給上帝來保管。」

葉世強夢想買一座石頭山,在峭壁上刻經文、詩,他知道,這是一輩子都做不完的創作,要一直做到死,這是葉世強藝術生涯「最後的藝術工作」。

為了實現這個夢,葉世強年輕時製作聖像收入頗豐時,曾計畫開工藝品公司賺更多錢,早日實現龐大的藝術計畫。沒想到事與願違,公司沒開成,錢也花光了,在天地間蓋美術館的夢只能在葉世強腦海裡。

八十二歲的葉世強說,這幾年他的書畫和古琴受到肯定,讓他相信,石頭山創作計畫並非遙不可及。自認鬼點子很多的葉世強,流露出一抹慧黠的笑容:「夢想越偉大越有意思,不要怕偉大。」

跟著感覺走 50歲自製古琴

 

 
 

 

 

葉世強五十歲左右才學製作古琴,目的不為賺錢維生,而是學琴後找不到一把適合自己的好琴,決定自己做琴自己彈,沒想到一頭栽進古琴的天地。葉世強這才發覺,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永遠學不盡。

「要懂得用感覺。」葉世強認為,一個製琴的人一定要有個誠懇的心,才能做出一把好琴。

葉世強製琴的木料,都是三十年前左右從拆下的舊房子搜羅而來。葉世強說,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到處拆房蓋高樓,他花了半年時間收集木料,收了一大批約可做一百把琴,由於不為賣錢而做琴,葉世強製成一把琴總要花一、二年時間,到現在都還有多年的琴債未還。

葉世強說,越好的木料越有怪脾氣,製琴的人必須有一個誠懇的心,才有資格當琴的主人,才能與好的木料相遇。有一年,葉世強帶學生到圓通寺寫生,目的地原是山上的廟,一行人在山下休息時,一位學生建議,山下的草坡很漂亮,何不就在草坡寫生就好。

葉世強順應學生要求,一靠近草坡竟然看到草堆裡有廢棄的木頭,葉世強當下感應,這是做琴的好木料,後來果然製成他最得意的一把琴「十一且」。

葉世強不只製琴講究,也強調為琴取個好名字一樣重要,如果取了個爛名字,這把琴可是「永遠不能超生」。「十一且」是夢到的,葉世強認為,夢是最純潔的,雖然,這三個字沒什麼特別意思,但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如一」則是葉世強以高中唱的歌歌詞兩個字為琴名;「來青」靈感來自板橋林家花園來青閣。

返老還童的葉世強,甚至突發奇想「ㄅㄆㄇ」琴名,雖然他認為這個名字很經典,但又想:要找到配得上這琴名的琴,也不容易。

【2008/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